直球视线 欧洲杯上当我谈论“个人英雄主义”时我在谈论什么?
关于足球“英雄主义”的问题,是我今天在跟朋友聊天时候偶然谈到的,但我倒是也有兴趣说一说别的话。
首先我觉得个人英雄主义不光是足球需要,而是全人类的终极情感需要。把这俩者并列来提,其实也是夹带了一些私货:
但此时有个问题必须也要说清楚:什么才是足球中的“个人英雄主义”?我想看到这个问题,大概90%的朋友脑袋里的名字都会是马拉多纳,继而是梅西、罗纳尔多、巴乔等等。这并不是偶然的,毕竟他们都达到过某种境界——
如天神下凡般一己之力改变比赛,进而改变球队命运,进而影响亿万球迷的感情与精神。
所以在这一层,其实能讨论的东西很少。最多不过是我们作为普通人,平时玩球时候所痛恨的“独逼”行为。该传不传,不该射浪射,无论到了何时何地,这都不能用“英雄主义”来套用,而仅仅是认知偏狭的人出于自己本来就不高的格调,表现出来的狂妄本能而已。
其次,我其实很有一种担心——我们大家眼中的足球,到底是不是相同的呢?因为互联网的普惠,我们总是会惊异或厌恶于看到某些与我们认知差异过大的言论——所以我还是先说说我的看法。
如此简单。可这一百多年过去,我们的确通过各种夹带私货,把它变成了一个大杂烩——
我们又通过原非人眼力与脑力所及的数据与统计,让他变成了某种抽象的程序运转;
最后就是我上面提到的,它干脆就成了亿万网民键盘下的千奇百怪的观点和言论。
这每一个因素单独拿出来,都可以被看成是“足球”的某些形态。其中哪些需要英雄主义,哪些又不需要呢?
所以从这一层可以看出,足球本身究竟是什么,已经没那么关键了。关键问题是,我们眼中的足球,是不是一样的?
说句不客气的,假如你专盯着某些随着流量兴风作浪的观点和文章,那么很可能我们认知到的“足球”就不一样;我觉着更可怕的是饭圈的那些事,关于这点我非常建议可列入治安范畴。这不是我所喜欢的,连一个字我都不想说。
所以在“我们眼中的足球,可能不同”这个话题之后,大概终于可以谈谈我对“个人英雄主义”的某些看法了。
譬如说吧,我总是毫不犹豫在各种场合里不掩饰自己“米兰球迷”的身份。可我还是很难说我对这支球队就有多么了解——哪怕是“谁才是米兰历史上最好的前锋”这种最简单的题目,我都感觉自己不太清楚答案。
我的答案在范巴斯滕和舍甫琴科之间摇摆。我不知道诺达尔踢球是什么样,所以根本就无法讨论。而巴斯滕我起码还看过一些东西,而对舍瓦就更熟悉了。
然而我无法做出比较的原因,并非一言两语所能说清楚——巴斯滕金球奖多,舍瓦进球多,巴斯滕天纵英才,舍瓦雷霆万钧,巴斯滕有三剑客,舍瓦有四个10,巴斯滕在米兰迅速退役,舍瓦离开米兰后一蹶不振……然而我此时想到的似乎也并不是这些。
并非我因对舍瓦熟悉而偏心。我只是觉得,在巴斯滕时代的米兰,他获得了远比舍瓦刚抵达米兰时期、甚至他效力米兰的绝大部分时期都要更多的团队支持。巴斯滕的队友们更强大。
而舍瓦刚到米兰的前两个赛季里,甚至经常只能靠一己之力帮助米兰赢下原本踢得难看无比的比赛。所谓的“四个10”已是这之后的故事。
我这个选择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对个人英雄主义的理解,这当然也跟我个人的生活经历相关。
在当前的大环境下,一个人可能“离开了平台就什么都不是”,在从大厂毕业、交出工牌和注销erp的前后一步之间,才会感知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多么渺小——我想只有真正经历过这些的人,才能明白那种真正的“个人英雄主义”是有多么难得和可贵。
在我们本来平淡的生活里产生对英雄主义的心理投射,这本来就该是足球应有的意义。它坚如磐石。
在我眼里的个人英雄主义,它远远不仅是连过五人还是几人,它也可以是菲尔琼斯趴在地上用头和对手的球鞋争先;也可以是胡梅尔斯连续两战巴黎一己之力把多特送进欧冠决赛;也可以是托尼克罗斯一脚一脚、连续一百多脚一丝不苟的传球;甚至可以是在替补席上暗暗支持自己的队友+竞争对手的凯帕或者莱曼。
而在讨论这些人和事情的时候,我依然会带着尊重乃至崇拜的眼光,这跟30年前刚刚接触足球时候的感情毫无区别。让我对此津津乐道的,是他们给我带来的情感触动——或许涓涓细流,或许喷薄而发,却都真切如昨。
这样的英雄主义是我所喜欢并赞同的,远远比Excel表格和阴阳怪气的评论更有力量,在这种力量之前,我会视后者如粪土若无物。